厌女的我

从小到大我一直很抗拒自称「女人」。虽然这是再明显、简单不过的标签:性别加上人。成年以前上可以说,「女人」里的「人」指成年人,所以我可以不这样描述自己。更深层的意思是「女人」蕴含的成熟气息,是性。

我还记得好友 Seven 说,「那么你妈妈也没什么女人味咯?」她说的是我妈不化妆打扮的事。答案是肯定的。我妈妈从外表上看就是名普通的中年已婚妇女,不化妆,爱好宽松的衣服,也不戴什么配饰。但「女人味」又不能完全从字面上理解,因为谁都看得出来我妈妈是女人,她的第二性征很明显。这个「味」当然指的是性魅力,女性的荷尔蒙气息,是求偶的气息。我妈已婚,也无意吸引异性,更重要的是,对自身外表无自信或无兴趣,所以不做精致打扮。但她也会保养,定期去美容院,可见她也不是完全不在意自己的外表。

年轻人,包括我在内,如果「性致」正常,便会对自身外表倍加注意,对寻找男女朋友兴致盎然。一方面是生理需求和心理上爱与被爱的需要,另一方面来自社会要求。父母家人自然关心着子女或家人的成家状况,朋友、熟人或一般认识的人或是关心,或是以此作为评判对象个人魅力及社交能力的判断依据。大学时很多人心心念念着脱(离)单(身),很大程度上看重的是那种从无到有的改变,而非对方在感情上能填补什么空缺。

我不喜欢性。我害怕性。一大原因是对自身性魅力不足的自卑感,另一方面,由于我说不上的原因而产生了抗拒的心理。我不可能一辈子是小孩,是少女。我有过少女时期吗?当然。但我拒绝承认。谁让我的印象中少女形象充满了初恋的青涩气息?害羞,春心萌动。对异性,对男人(广义)。我不喜欢男人。是这个原因吗?

我的童年好友吴精灵(一定不是这两个汉字,但正确的我已经忘了)是个阳光少年,干净、爱笑、好玩。我喜欢他,但不是那种性之前的喜欢。

还是因为那个差点性侵我的猥琐表叔吗?也许。因为他差点插入的动作,我担心了好几年自己怀孕,而不平坦的肚子证明只是肠胃不好。


即使了解了女同性恋之间如何做爱,我也并不很期待与哪个女人如此亲密接触。性器官就很恶心。黑色素让外阴道看上去是像好久不洗澡的皮肤的褐色。大多数人还有卷曲粗糙的阴毛。

我对双腿打开、二人环抱的姿势也抵触。像俯卧撑,但因为双方性器官的接触,这个动作变得令人作呕。

也许是对被插入的恐惧。高中时在有一次课间操后排队回教室的楼梯间,很多人,很挤,身边的不认识的男生碰到了我的胸部。我抬头看他的反应,他是否道歉了我记不清,但他却对他的朋友笑。我把它解读为嘲笑,把他的行为看作是侵犯。好像女人永远都是自守的城池,永远要准备着为自愿或不自愿的失守感到羞愧。如果是青春期前的男生女生,正如德语中的 Kinder 的词性,碰到胸口只是普通的接触而已。

教育观念先进的父母会教给小孩身体的「禁区」部位。但「禁区」之所以存在,不是小孩的原因,而是潜在的性犯罪者的错。小孩和女人,因为是「弱者」,所以要倍加小心,要守护自己的身体城堡,要学会在「受伤」以后求助于更强大的家长、司法。对女人的重伤是什么呢?有别于男人的一般性身体损伤,是怀孕。上帝是对的,怀孕果然是一种诅咒。

印象中有一部叫《会飞的乌龟》的电影,女主人公在四、五岁时被士兵强奸而怀孕,没有堕胎的条件所以生下了儿子。当时看了剧情梗概的我吓到了,四、五岁,怀孕!我没想什么贞操、纯洁的问题,尽管作为一个「电视剧儿童」接触了大量灌输此类观点的国产剧。她有了一个儿子,从此她就要为养育他、为他负责,就像人生多了一个累赘一样。是的,儿子的父亲不需要付出什么,所以她们是施予诅咒的恶人。


人们说,男人喜欢劝良家妇女当妓,劝妓女从良,我没有前半句的爱好,却经常想着后半句。

现在的我读过一些讨论女性主义的书,已经知道把妓女与非妓女分开已经是一种恶意的分化和操纵行为,他们赞扬圣女,唾弃妓女,便能使女人在内部斗争起来。但也许这种斗争并不完全是他们引导的功劳。这并不是为此类人开脱,而是说他们绝没有像其想象中那么精明。男女资源不平等驱使女人做出这样的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她们追求的是男人背后的钱与权,而作为「前端」的男人们,和一些女人们错把钱权的行使者当作钱权的本身,也高估了前端的他们的本事。

说回妓女从良。我也被灌输并相信了妓女下贱的观念,从良的妓女好比放下屠刀的恶人,不说立地成佛,至少也是洗心革面了。Twitter 上的 Whores of Yore 致力于为妓女,也就是性工作者们正名,她的做法是将性行为平常化。在当今的大多数国家里,性依然是不平常的行为,男女的性道德观和大众对彼此的要求也大不相同。男人以占有女人为荣,女人则相反。或者更准确的说,男人以插入多为荣,女人则相反。

我不是男人,这也不是一篇正经的学术综述,我可以放心地舍弃探讨男人因为不受女人欢迎而承受的同性压力。这又说明了世界的主宰是男人,因为男人寻求其内部的肯定,女人或依仗男人提高物质生活,或以男人世界的标准追求自我的实现。女人没有参照,因为根本没有母系社会,或母系社会没有被记载,所以只能参照两千多年来的男权社会的准则。

男女不一样,我早就知道并记住了,就像男工人可以在大热天打赤膊,而女工人只穿胸罩的想象就吓坏了年幼时的我。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喜欢男生穿的带领子的衣服,不喜欢女生穿的裙子。我最喜欢的一件大黄色的带领子的套头上衣,衣领下有几颗假衣扣,像电视剧里男主人公穿的衬衣,还有一个浅浅的口袋,上面的印花是一条小狗。我穿着这件衣服照了幼儿园的毕业照,虽然事后发现我在快门被按下的瞬间回头看了两位老师,因而正脸没有被照到。我到大学以前一直是短发,女式男发,但我也不喜欢被说假小子。假小子们都是活泼的,我不是。

生而为人,生而为女人,在现在的中国,在现在的世界里生存,不容易。我不知道男人是怎么活的,漂亮的女人是怎么活的,我只知道自己怎么挣扎于自我厌恶和自我欣赏。如果我真的想要了解,我就应该去尽力了解,去问、去谈、去听。我无法脱离于社会而生存,怎么做到单单与世界比较而丈量自己的生活。Never give a damn 不屑一顾就会很快乐吗?我终究需要一面镜子来看自己。现状却是要么成为水仙,要么羞于照面。


近年直女和弯女们热衷于「少年气」的女人了。为什么不是少女气呢?是不是她们也和我一样把少女刻画成洛丽塔般的形象?她的活力与精神气都是带着柔弱与柔软的气息,少年却能拥有征服世界的勇气和对万物的好奇心。

「少女也可以有啊!」

「是的,但是它们是不同的,就是……不同。」

套用李如一的话,少年气也和 chutzpah 一样,必须由别人评价才有价值。难道对个人的其他评价不是这样吗?这样的话人们就必须在意他人的看法是吗?我已经搞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