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开始追的《累》不久前终于完结。一口气看到结局少了追连载的苦苦等待和恨不得一格一格分析剧情走向的执念,但对于现在的我,也许是件好事:我已经无法再为什么等待了。
关于结局
这不是完美意义上的 happy ending,或许还会有很多人评价为「烂尾」。和她们一样,我也是站在累的视角感受这个故事,为她屡战屡败而感到失望和愤怒。丹泽纺美抹杀掉了累,自己踏上死亡、却同时也是解脱的道路;累接受了丑陋的自己,并以丑陋的容颜在舞台上焕发了生机,然后随之逝去,接受杀人的刑罚,以苍老的身体度过余生。这是累对自己夺取她人面貌和改变她们的人生的惩罚,她引导了纺美发现事实的真相,她也接受这样的惩罚。
我也替她感到不值。准确来说,是为想象中的占据她的角色的我鸣不平。我认为丑陋却经历悲惨的「我」绝不值得落入如此境地,特别是我身边的人,她们似乎会奔向美好的未来,「我」却以此貌赎罪。但是,但是,她们的未来并未准确地描绘出来,是我恶意的、包含了妒意的想象。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开始于累,终止于累,她是核心,而她身边的她们是她生命中的她者。
她受苦,她掠夺,她发现生命之光,她作恶,她发光,她享受幸福,然后她的光芒熄灭,因为虚假的外壳再次破碎了。
丑与恶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希望累获得幸福,找到自信,得到爱,确实的、真实的爱,非脆弱的、非虚假的爱。自信,真实,和爱,不一定需要美——因为美是先天的馈赠——这是我们所知道的、大众宣扬和接受的通往幸福的条件。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们就会背负羞耻、罪孽,幸福和快乐会转瞬即逝。但容貌平平的我们也知道,这副皮囊和其他先天的、难以改变和决定的身外之物能改变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的世界。谁也说不准能改变多少,但我们的眼睛不会骗人,间或沉睡的同理心在对比人与人生活的差别的时候却异常敏感,她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生得好,家境富裕,智力超群的话,我们能够获得多少的快乐。所以我们能理解累的呐喊和愤怒,在野菊和五十岚破坏掉外壳的时候跟着累绝望,下意识地向她们喊叫和报复。理性地说,她们不是错误的根本,因为那在于累本人。对她们的痛恨是我们气昏了头,已经无法理性分析,只能跟从应急反应。既然松浦先生没有讲明她们的结局,我最好不要任由我的恶意和妒忌蔓延。
丑陋的累是悲剧和罪恶的根本。那么我们可以说丑陋是罪恶的根本吗?正如累所哭泣和坦白,貌美的人因为美貌而较少收获恶意,所以更可能发展其善心,向世界散发爱、从世界得到爱;丑陋的人则进入恶性循环,即使将她推向这个深渊的手可能是大众微小的恶意,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的排斥。
当然会有人反对这种人之本恶的看法。世间有那么多的坚强的、成功的例子,比如先天残疾的艺术家,虽然她的儿子没能像她那么坚强。又或者反过来看,我们更加需要改善教育,由后天的文明纠正先天的偏见。有或者以退为进,欲扬先抑:世界和人生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所以由低谷爬上颠峰的人伟大,所以我们要讴歌她们、学习她们。
我在十几小时前了解到了游叙弗伦困境(Euthyphro dilemma),隐隐约约感到这就是能够解答这个问题的问题:是丑陋招来罪恶因其本身,还是说丑陋之所以为丑陋因其招致罪恶?背负它的人,应该责怪自己不够强大不足以抵抗恶意吗?
讽刺的、同时也蕴涵人类智慧的话是,真善美与假恶丑。老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但圣人是为消灭大盗而生,真善美带着高姿态誓要让人们摒弃假恶丑。他们不会也不能够考虑黑暗消失后自己的命运,因为阴是不会消失的。我们与他们会共生,直到世界湮灭。
终
难道我还抱有让他们感谢我的「天真」的想法吗?天真,因为几乎不可能。